動脈粥樣硬化(AS)是多種心血管疾病(CVD)的關鍵促發(fā)因素之一,會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早期準確識別AS斑塊對于預防和治療CVD而言至關重要。有鑒于此,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張云研究員、史俊朋研究員和閩都創(chuàng)新實驗室孫霞教授構建了一種基于近紅外(NIR)長余輝納米顆粒(PLNPs)的靶向納米探針,并開發(fā)了一種具有高靈敏度的近紅外長余輝(PersL)AS斑塊成像技術,成功實現了對早期AS斑塊的檢測。
本文要點:
(1)該探針具有良好的單分散性和規(guī)則的球形形貌,并且能夠在生物窗光激光的重復照射下表現出優(yōu)異的近紅外PersL性能。研究發(fā)現,表面偶聯的抗體(anti-osteopontin)使得該納米探針對斑塊內的泡沫細胞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將納米探針靜脈注射到AS模型小鼠體內后,其能夠通過高靈敏度的PersL成像技術實現先于超聲(US)和磁共振(MRI)的AS斑塊精準檢測。
(2)實驗結果表明,近紅外PersL成像技術可在最早2周內顯示AS斑塊,并且具有高達5.72的信號-背景比(SBR)。綜上所述,該研究制備的納米探針在預防和治療CVD、研究AS發(fā)病機制以及篩選AS藥物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Xiaofang Luo. et al. Near-Infrared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Nanoprobe for Early Detection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CS Nano. 2024
DOI: 10.1021/acsnano.3c12136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3c1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