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單個或多個異金屬原子引入金屬納米粒子是改變其結構(組成)和性能的眾所周知的策略。然而,表面單非金屬原子摻雜具有挑戰性且鮮有報道。
近日,安徽大學Zhikun Wu,中科大江海龍教授首次開發了合成方法,實現了超小型金屬納米粒子(金屬納米團簇,NC)的“手術式”連續表面單非金屬原子摻雜、置換和添加,成功合成并表征了三種新型bcc金屬NCAu38I(S-Adm)19、Au38S(S-Adm)20和Au38IS(S-Adm)19(S-Adm:1-金剛烷硫醇鹽)。
文章要點
1)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單個非金屬原子的取代和添加對NC結構和光學性質(包括吸收和光致發光)的影響,為結構(組成)-性質相關性提供了見解。
2)此外,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在納米碳管表面構建了金屬?有機骨架,這種有機骨架并沒有從本質上改變金屬納米碳管的結構,但導致了表面配體的部分釋放,從而提高了金屬納米碳管催化對硝基苯酚還原的活性。
3)表面MOF結構增強了NC的穩定性和水溶性,為通過修飾MOF官能團來調節NC催化活性提供了另一個維度。
參考文獻
Qing You, et al, Bottom-Up Construction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 Loricae on Metal Nanoclusters with Consecutive Single Nonmetal Atom Tuning for Tailored Catalysis, J. Am. Chem. Soc., 2024
DOI: 10.1021/jacs.3c13635
https://doi.org/10.1021/jacs.3c1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