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動力學的詳細知識是開發新的更有效的多相催化過程的關鍵。然而,解決位點相關動力學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模型系統上的表面科學實驗。鑒于此,來自哈佛大學的Christian Reece研究發現,以繞過壓力、材料和溫度的差距的方式,通過瞬態壓力脈沖實驗,解析和量化二氧化硅負載的2nm鉑納米顆粒上CO氧化有兩種不同途徑。
文章要點:
1) 該研究表明,路徑分布與原位DRIFTS測量的2nm Pt納米顆粒上良好協調(如階地)和欠協調(如邊緣、頂點)CO吸附位點的分布直接相關;
2) 此外,該研究證實,協調良好的位點遵循經典的Langmuir Hinshelwood動力學,但協調不足的位點遵循非標準動力學,CO氧化是無障礙的,但反過來也是緩慢的,并且,這種動力學位點去卷積的基本方法廣泛適用于其他催化體系,為多相催化中的復雜性差距提供了依據。
參考資料:
Kim, TS., O’Connor, C.R. & Reece, C. Interrogating site dependent kinetics over SiO2-supported Pt nanoparticles. Nat. Commun. (2024).
10.1038/s41467-024-46496-1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6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