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加利福尼亞州里奇克萊斯特發生7.1級地震后,對塞爾斯湖的遙感觀測顯示,該地區的地表噴出物呈重復六邊形排列,與此同時,一項溶液采礦作業活動同時進行著。鑒于此,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災害科學中心的Paula Bürgi通過研究分析地質和巖土數據,發現了六邊形表面噴出物很可能不是液化的結果,而是溶解腔坍塌(DCC)作為一種替代驅動機制導致的。
文章要點:
1) 該研究證實,通過對用事前干涉合成孔徑雷達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了不同的沉降模式和地下空隙空間的形成,并且,該研究還發現DCC可能在比經典液化更低的震動閾值下觸發;
2) 此外,該研究表明,這種和其他未知機制可能會當作成液化,給依賴液化庫存的液化預測模型帶來偏差,同時,該研究還提出了利用遙感數據來理清影響地震引發地面破壞的復雜因素的優缺點。
參考資料:
Bürgi, P., Thompson, E.M., Allstadt, K.E. et al. The influence of anthropogenic regulation and evaporite dissolution on earthquake-triggered ground failure. Nat. Commun. (2024).
10.1038/s41467-024-46335-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6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