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共晶為制備有機功能材料提供了基礎。傳統的共晶通常按照分離或混合堆疊模式堆積,導致缺乏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鑒于此,來自天津師范大學的李春舉教授研究出了三組具有相同共構的大環共晶體。
文章要點:
1) 該研究證實,大環共晶體的成分和分子堆積模式的化學計量比(2:1、1:1和2:3)不同,并且,利用外壁電荷轉移相互作用,三角形芘大環和1,2,4,5-四氰基苯構建出了共晶體;
2) 此外,該研究表明,這三種共晶表現出不同的、可調諧的發射特性,相應的發射峰值出現在575、602和635nm處?,從黃色到橙色到紅色,同時,X射線衍射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揭示了超結構性質關系,這歸因于供體和受體基序之間形成不同比例的電荷轉移過渡態,從而產生紅移發光。
參考資料:
Li, B., Liu, L., Wang, Y. et al. Structurally diverse macrocycle co-crystals for solid-state luminescence modulation. Nat. Commun. (2024).
DOI:10.1038/s41467-024-46788-6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6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