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全身應用微管穩定劑已被證明可在脊髓損傷(SCI)后促進軸突再生。然而,由于血液-脊髓屏障的快速恢復,因此該方法的療效仍會受到藥物的生物利用度較差等問題的限制,故亟需構建能夠治療脊髓損傷的長效性微管穩定劑。有鑒于此,南開大學郭術濤研究員、天津醫科大學姚雪研究員和山東大學馮世慶教授利用酸激活的自裂解縮酮連接子將抗氧化劑艾地苯醌與微管穩定劑紫杉醇進行結合,構建了異質二聚體紫杉醇-艾地苯醌前藥。
本文要點:
(1)研究者進一步將其制備成結合硫酸軟骨素蛋白聚糖的納米藥物,使藥物能夠在脊髓內保留至少2周,并可在單次椎管內給藥后顯著增強后肢運動功能和軸突再生。
(2)進一步的研究結果表明,艾地苯醌可以抑制小膠質細胞的活化和神經元鐵死亡,從而能夠增強紫杉醇的治療效果。綜上所述,該研究構建的基于前藥的納米藥物可同時實現神經保護和軸突再生,有望為治療SCI提供一種新的有效策略。
Zunkai Xu. et al. Long-Acting Heterodimeric Paclitaxel?Idebenone Prodrug-Based Nanomedicine Promotes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Nano Letters. 2024
DOI: 10.1021/acs.nanolett.4c00856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4c0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