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和監測炎癥性腸病(例如克羅恩病)涉及使用內窺鏡成像、活檢和血清學。然而,這些不頻繁的測試無法識別突然發作和嚴重發作的情況,從而促進早期干預。因此,大約 70% 的克羅恩病患者一生中需要進行腸道切除手術。
鑒于此,西北大學John A. Rogers院士、Ann&Robert H. Lurie芝加哥兒童醫院Arun K. Sharma等人報告了用于實時慢性監測疾病進展的無線、微型和植入式溫度傳感器,在克羅恩病樣回腸炎小鼠模型中對其進行了近 4 個月的測試。
通過腹腔內植入的傳感器(通過兩根縫合線固定在腹部肌肉組織上)對腸道溫度進行局部測量,結果顯示在視覺上出現炎癥跳躍性病變之前約 5 周,出現了超晝夜節律(<24h)
。超晝夜節律顯示出與血液中應激激素和炎癥細胞因子濃度變化的相關性。
在大約 23 周的時間里,平均溫度不斷下降,而回腸病變中炎癥物質的比例不斷增加。這些微型溫度傳感器可能有助于在檢測到間歇性發作后早期治療炎癥性腸病。
參考文獻:
Madhvapathy, S.R., Bury, M.I., Wang, L.W. et al. Miniaturized implantable temperature sensors for the long-term monitoring of chronic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Nat. Biomed. Eng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51-024-0118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