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線粒體粘度為切入點,研究鐵死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MIRI)中的作用有望能夠為MIRI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然而,由于線粒體膜電位受損會導致靜電相互作用削弱,因此如何實現對線粒體粘度的高精度可視化仍然是一項嚴峻的挑戰。有鑒于此,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陰軍玲研究員和廣西師范大學林偉英教授設計了一種結合靜電力和探針-蛋白分子對接的雙鎖定線粒體靶向策略。
本文要點:
(1)由于實驗開發的探針(CBS)和線粒體膜蛋白之間存在持續的驅動力(例如pi-陽離子和pi-烷基相互作用等),因此即使在線粒體受損的情況下,CBS也可以在MIRI中對線粒體粘度進行穩定、精準的可視化成像。
(2)此外,研究者也通過western blot證明了ferrostatin-1可通過改善xc?/GSH/GPX4抗氧化系統來發揮治療MIRI的作用,從而證實了鐵死亡在MIRI治療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綜上所述,該研究能夠為開發強效穩定的線粒體探針提供一種新的方法,有望進一步推動MIRI治療策略的發展。
Junling Yin.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Ferroptosis on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Using a Dual-Locking Mitochondrial Targeting Strateg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4
DOI: 10.1002/anie.202402537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0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