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是一種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電力的新興技術,其效率水平已與商業硅電池相當。與其他類型的PSC相比,倒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IPSC)由于其易于制造和優異的光電性能而在商業化方面顯示出前景。層間界面在鈣鈦礦電池的性能中起著重要作用,不僅影響電荷轉移和傳輸,而且還充當氧氣和水分滲透的屏障。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Yuhua Wang,西安理工大學Xifei Li描述和總結了過去三年的研究,這些研究總結了基于界面工程的進展對于 IPSC 商業化的優勢。
文章要點
1)作者簡要介紹了IPSC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并從光伏性能和器件壽命的角度分析了界面如何影響IPSC器件的性能。
2)作者還全面總結了解決IPSC中這些問題和挑戰的各種界面工程方法,包括中間層的使用、界面改性、缺陷鈍化等。
3)作者基于當前的發展和突破,為下一代IPSC的創新和設計提供了未來商業化路徑的基礎和工程視角。
參考文獻
Yue Li, et al, Key Roles of Interfaces in Inverted MetalHal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CS Nano, 2024
DOI: 10.1021/acsnano.3c11642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3c1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