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監測動脈粥樣硬化(AS)的發展是對心血管疾病(CVD)進行管理的關鍵。然而,由于缺乏可靠的AS生物標志物,因此現有檢測方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仍有待提高。有鑒于此,南開大學劉定斌教授開發了一種體內熒光標記策略,其能夠對AS斑塊中的泡沫細胞源性細胞外囊泡(EVs)進行特異性染色。被釋放到血液中的EVs可以作為體外檢測AS的循環生物標志物。
本文要點:
(1)該策略依賴于能夠特異性識別泡沫細胞的自組裝納米探針。細胞內的HClO可降解該探針以產生含三氟甲基的硼-二吡咯甲基熒光團(B-CF3,一種可被轉移到外泌體膜上的親脂性染料)。
(2)研究者可以直接在熒光光譜儀或酶標儀上檢測這些B-CF3染色的循環EVs,而不需要任何復雜的分析方法。實驗結果表明,這種液體活檢模式能夠在AS的進展過程中早期發現并實時鑒別病變易損性,從而有助于實現有效的CVD管理。
Moxuan Ji. et al. In Vivo Fluorescent Labeling of Foa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Circulating Biomarkers for In Vitro Detection of Atherosclero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4
DOI: 10.1021/jacs.4c01173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