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電堿金屬-CO2電池結合了高理論能量密度和環境友好的CO2固定能力,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不幸的是,它們的電化學性能通常較差于實際應用。
近日,為了揭示根本原因,內蒙古大學ZiyangGuo,青島科技大學Xiao Zhang,中科院青島能源所Fu Sun,崔光磊研究員結合使用先進的無損和事后表征工具來深入研究 Li/Na?CO2 電池的失效機制。
文章要點
1)研究發現,在過電壓上升和電池性能衰減的過程中,隔膜與Li/Na負極之間形成了一層多孔界面層。
2)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系列對照實驗,以確定控制Li/Na陽極形貌演變的潛在機制,發現CO2增效劑促進了Li/Na化學腐蝕,而有害的電偶腐蝕和電化學循環條件進一步促進了這一過程。
3)詳細的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條件下形成的界面層在種類上是相似的,主要區別是數量不一致。理論計算結果不僅表明了CO2和電解質溶劑之間的內在分子間親和力,而且還提供了熱力學上最有利的CO2反應途徑。在此基礎上,討論了堿金屬?CO2電池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意義。
這些發現不僅從根本上豐富了我們對可充電堿金屬?CO2電池失效機理的認識,而且為保護金屬陽極構建高可逆堿金屬?CO2電池提供了方向。
參考文獻
Jie Lu,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CO2 in Accelerating the Galvanic Corrosion of Lithium/Sodium Anodes in Alkali Metal?Carbon Dioxide Batteries, ACS Nano, 2024
DOI: 10.1021/acsnano.4c02329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4c0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