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狹窄的特點是膽管內腔狹窄,通常由外科手術引起的膽道損傷、癌癥、炎癥和膽結石疤痕引起。內窺鏡支架置入術是治療膽道狹窄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在制造用于定制治療的可生物降解膽道支架(BBS)時,保持支架的最佳機械性能和設計能夠防止支架誘導的組織增生和生物膜形成的表面是一個挑戰。
鑒于此,漢陽大學Hyun-Do Jung等人提出了一種使用3D打印制造具有納米工程表面的功能化聚合物BBS的新方法。
本文要點:
1)3D打印支架由生物活性二氧化硅聚ε-己內酯(PCL)通過溶膠-凝膠法制成,具有可調的機械性能,適用于支撐膽管,同時確保生物相容性。此外,使用基于鋅離子濺射的等離子體浸沒離子注入(S-PIII)處理,在西羅莫司(SRL)涂層的功能化PCL(fPCL)支架上成功地形成了納米工程表面層,以提高支架的性能。
2)SRL涂層的fPCL支架的納米工程表面有效地減少了細菌反應,并顯著抑制了體外系統中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SRL的初始釋放。Zn-SRL@fPCL支架的理化性質和生物學行為,包括體外生物相容性和在兔膽管中的體內治療效果,該支架顯示出其作為膽管組織工程臨床應用的多功能平臺的潛力。
參考文獻:
3D-printed versatile biliary stents with nanoengineered surface for anti-hyperplasia and antibiofilm formation. Bioactive Materials 2024.https://doi.org/10.1016/j.bioactmat.2024.0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