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或利手現象在生物世界中的普遍存在是一種基本現象,也是生命的特征。因此,了解對映體選擇的起源,即不對稱誘導的意義和大小,一直是不對稱催化中長期追求的目標。鑒于此,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的邢祥友、余沛源、徐晨等教授研究發現了極化率衍生的電子效應,該效應被證明能夠使不對稱催化領域中的廣泛立體化學觀測結果合理化。
文章要點:
1) 該研究證實,這種效應為預測釕催化的酮的不對稱轉移氫化反應中形成的主要對映體提供了一致的對映體控制模型,并且,在三個廣泛已知的不對稱催化體系中,揭示了底物的局部極化率和觀察到的對映選擇性之間的直接和定量的線性自由能關系,包括還原和氧化;
2) 此外,該研究表明,這種廣泛適用的基于極化率的電子效應,結合主要利用空間效應考慮的傳統智慧,有助于合理設計對映體選擇性過程,以更好地生產手性物質。
參考資料:
Chen, F., Chen, Y., Chang, XY. et al. Polarizability matters in enantio-selection. Nat. Commun.(2024).
DOI:10.1038/s41467-024-47813-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