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易受光解和離子遷移影響的鹵化物鈣鈦礦,碘化物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如碘(I2)和碘空位。即使是少量的缺陷也會引發化學反應,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耐久性構成嚴重挑戰。近日,中南大學袁永波、何軍、北卡羅來納大學Huang Jinsong報道了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移動碘化物捕獲。
本文要點:
1) 在I2在光照下損壞鈣鈦礦之前,它們通常會擴散很長的距離。因此,有害的I2可以被具有強碘化物/聚碘化物(Ix?)親和力的界面材料捕獲,如富勒烯和全氟十二烷基碘化物。
2) 然而,與鈣鈦礦直接接觸的富勒烯不能將Ix?離子限制在鈣鈦礦層內,但會導致有害的碘空位。全氟癸基碘化物通過鹵素鍵具有定向的Ix?親和力,可以捕獲和限制Ix?。因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紫外線照射和熱光穩定性提高了10倍以上,以及反向偏壓穩定性得到了1000倍的改進。
Xiaoxue Ren et.al Mobile iodides capture for highly photolysis- and reverse-bias-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Nature Materials 2024
DOI: 10.1038/s41563-024-01876-2
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4-018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