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劑化Li+結構對電解液/電極界面(EEI)組分和脫溶能壘有重要影響,這兩個因素是決定鋰離子在鋰電池中擴散動力學的兩個關鍵因素。
近日,廣西大學Meinan Liu提出了“溶劑活度”的概念來定量描述電解質元素與溶劑化Li+結構之間的關系。
文章要點
1)通過對電極電位與溶劑濃度之間的關系進行擬合,提出了一種“低活度-溶劑”電解液(LASE)體系來制備穩(wěn)定的富含無機離子的EEI。納米 LiF 顆粒作為模型,用于捕獲游離溶劑分子以形成 LASE 系統(tǒng)。
2)這種先進的 LASE 不僅表現(xiàn)出出色的抗枝晶生長行為,而且還在 Li/LiNi0.8Co0.1Mn0.1O2 電池中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在 0.5 C 下循環(huán) 250 次后容量為 169 mAh g?1)。
參考文獻
Haifeng Tu, et al, Superior Li+ Kinetics by “Low-Activity-Solvent” Engineering for Stabl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Nano Lett., 2024
DOI: 10.1021/acs.nanolett.4c00501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4c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