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聚集誘導發光(AIE)特性的光敏劑(PSs)在生物成像和治療等領域中具有重要的應用潛力。然而,較短的發射波長和非特異性的細胞器靶向性等問題仍會對AIE PSs的治療效果造成嚴重影響。有鑒于此,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楊晶磊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學梁永曄教授通過供體-受體調節方法構建了一系列具有增強的光動力治療(PDT)效果和近紅外二區(NIR-II)熒光發射的離子AIE PSs。
本文要點:
(1)實驗將二噻吩[3,2-b:2′,3′-d]吡咯(DTP)和吲哚鎓(In)分別作為強供體和受體,構建了化合物DTP-In,其具有顯著紅移的吸收和熒光發射(達到NIR-II區域)。在DTP-In中,單線態和三線態之間的能隙減小能夠增加活性氧(ROS)的生成速率。此外,DTP-In也可以在水溶液中發生自組裝,以形成帶正電荷的納米聚集體,其在細胞攝取和線粒體靶向等方面的性能也優于傳統的包裹型納米顆粒。
(2)實驗結果表明,DTP-In聚集體可在660 nm激光照射下表現出對4T1癌細胞的高效光動力消融和出色的體內腫瘤診療等性能。綜上所述,該研究工作證明了對多功能供體-受體AIE PSs進行分子工程化能夠為開發新型有效的癌癥治療策略提供重要的借鑒和參考。
Xueqin Yang. et al. Donor–Acceptor Modulating of Ionic AIE Photosensitizers for Enhanced ROS Generation and NIR-II Emission. Advanced Materials. 2024
DOI: 10.1002/adma.20240218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4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