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性腸病(IBD)會導致腸道微環境和菌群穩態發生多方面紊亂。由于多酚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和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基于多酚的協同平臺在重塑IBD微環境和調節微生物群等方面表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有鑒于此,浙江工業大學靳遠祥教授利用多酚納米結構的協同組裝來修飾益生菌,并同時將其用于遞送IBD治療藥物。
本文要點:
(1)受單寧酸(TA)獨特結構的啟發,研究者利用可自聚合的苯二硫醇(BDT)和TA制備了pBDT-TA納米結構,該結構可在體外表現出優異的抗氧化和抗炎性能。隨后,研究者將pBDT-TA和海藻酸鈉(SA)逐層包被到大腸桿菌Nissle 1917表面,構建了協同平臺EcN@SA-pBDT-TA。研究發現,修飾后的益生菌能夠表現出增強的氧化/炎癥應激抵抗力,并且可以在IBD小鼠模型的結腸中實現更好的積累和保留。
(2)實驗結果表明,EcN@SA-pBDT-TA可通過控制炎癥反應、修復腸道屏障和調節腸道菌群等機制減輕葡聚糖硫酸鈉(DSS)誘導的結腸炎。因此,EcN@SA-pBDT-TA介導的IBD藥物遞送能夠在DSS小鼠模型中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綜上所述,該研究構建的多酚納米結構修飾的益生菌有望為開發IBD協同治療平臺提供一個新的方案。
Qinglian Hu. et al. Polyphenolic Nanoparticle-Modified Probiotics for Microenvironment Remodeling and Targeted Therap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CS Nano. 2024
DOI: /10.1021/acsnano.4c00830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