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胡斯大學Jeppe Vang Lauritsen等通過近常壓掃描隧道顯微鏡(NAP-STM)表征和理論計算進行結合,研究CO2與Cu(110)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CO2與氧化的Cu(110)之間的相互作用。
Cu(110)產生反應性的原因來自Cu吸附原子以及Cu(110)表面與CO2反應生成的配位高度不飽和的CuO位點能夠作為引發反應的催化活性位點。
(2)
通過理論計算研究CO2加氫催化反應制備CH3OH的過程,說明這些位點顯著促進催化反應生成CH3OH。這項研究結果說明CuO/Cu(110)界面在存在CO2的情況時表現非常強的動態變化,而且這個結果說明反應形成的Cu位點和CuO位點對于Cu(110)晶面催化CO2反應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Sigmund Jensen, Raffaele Cheula, Martin Hedevang, Mie Andersen, Jeppe Vang Lauritsen, The Role of Cu-oxide and Cu adatoms in the Reactivity of CO2 on Cu(110), Angew. Chem. Int. Ed. 2024
DOI: 10.1002/anie.20240555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40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