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地勾畫腫瘤邊緣對于實現精準的腫瘤切除和降低腫瘤復發率而言至關重要。在術中成像過程中,熒光成像技術有望能夠取代傳統的肉眼檢查方法。然而,傳統探針的腫瘤診斷準確性仍不夠理想,導致其難以準確地描繪腫瘤邊界。有鑒于此,湖南大學袁林教授和湖南師范大學劉蘇來教授設計了一種基于多維腫瘤特征的“攻擊系統(侵襲性肽酶)和防御系統(還原性微環境)”的攻防一體化(ODI)策略,并構建了可激活的熒光探針,以實現對腫瘤邊界的精準成像。
本文要點:
(1)實驗從一系列基于ODI策略的探針中篩選出了ANQ探針,其能夠區分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并減少來自活體代謝器官的假陽性信號,因此其腫瘤診斷準確性也優于基于腫瘤單方相關性的傳統探針。
(2)為了進一步提高體內信號-背景比,實驗制備了衍生化探針FANQ,并成功地將其應用于小鼠模型和臨床樣本,以準確區分原位肝細胞癌組織和癌旁組織。綜上所述,該研究構建的可激活探針能夠為腫瘤的快速診斷和腫瘤邊界的高精度成像提供一種創新策略,可作為術中輔助腫瘤切除的高效臨床應用工具。
Yang Shen. et al. Dual-Locked Fluorescent Probes Activated by Aminopeptidase N and the Tumor Redox Environment for High-Precision Imaging of Tumor Boundari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4
DOI: 10.1002/anie.20240633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0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