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金屬鐵-貴金屬合金納米粒子因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和易于控制的元素分布而成為一種極具潛力的磁共振成像(MRI)對比劑。然而,鐵和貴金屬之間固有的表面能差異往往會使鐵原子偏聚在納米粒子內部,從而限制了鐵-水分子相互作用,導致弛豫性能降低。有鑒于此,上海交通大學李方園研究員、吳連明教授和凌代舜教授開發了一類配體誘導的原子偏聚可調的合金納米探針(STAN),該探針由雙金屬鐵-金納米粒子組成。
本文要點:
(1)實驗可通過改變油酸配體和油胺配體的摩爾比來控制鐵在顆粒表面的氧化狀態,進而成功地實現鐵在表面的富集。在9 T MRI系統中,優化后的STAN探針的表面鐵含量為60.1%,r1值為2.28 mM?1·s?1,r2/r1比值為6.2。
(2)實驗結果表明,具有卓越性能的STAN探針能夠在體內清晰地顯示直徑小至0.7 mm的肝腫瘤。綜上所述,該研究開發的STAN探針有望成為新一代高靈敏度MRI對比劑。
Zeyu Liang. et al. Ligand-Induced Atomically Segregation-Tunable Alloy Nanoprobes for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CS Nano. 2024
DOI: 10.1021/acsnano.4c03999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03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