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都發現微塑料(Microplastic)的存在,但是目前微塑料的問題可能遠比發現的更嚴重。由于納米尺寸的塑料(Nanoplastic)的大小通常小于1 μm,這導致更加嚴重的危害。由于納米塑料的尺寸很小,其能夠進入有機體的細胞,這可能加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此外,納米塑料的尺寸導致去除非常困難,這又與微塑料不同。
有鑒于此,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Nicolas Vogel等報道從廢水中去除膠體穩定的納米塑料,這種技術將電泳沉積與形成顆粒穩定泡沫結合,通過電極表面電解水導致pH波動改變顆粒親水性。
當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膠體顆粒作為模型,作者深入研究納米塑料顆粒分離的機理。通過改變表面性質和不同材料,以及對真實的工業廢水進行處理,發現這種處理方法能夠實現90 %的塑料分離效率。
參考文獻
Abdeljaoued, A., Ruiz, B.L., Tecle, YE. et al. Efficient removal of nanoplastics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 through synergetic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and particle-stabilized foam formation. Nat Commun 15, 5437 (2024).
DOI: 10.1038/s41467-024-48142-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8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