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及時指導卒中后治療策略的制定,需要對側支循環和血運重建等情況進行實時反饋。然而,目前使用的近紅外二區(near-infrared II,NIR-II)探針往往會與內源性白蛋白發生固有結合,進而導致顯著的背景信號和不可控的藥代動力學。有鑒于此,吉林大學郭珍妮教授和楊弋教授構建了具有白蛋白逃逸特性的新型探針IR-808AC,該探針可及時代謝,且本底信號較低,能夠在短期內重復注射,以實現對腦血管及灌注情況的可視化成像。
本文要點:
(1)實驗利用IR-808AC探針對大腦中動脈閉塞小鼠7 d內側支血管和灌注的變化進行連續觀察,并證明了遠端缺血調節可以改善側支血管和灌注。
(2)此外,研究者也利用IR-808AC探針評估了及時溶栓后的血運重建情況。綜上所述,該研究開發了一種能夠實時評估側支循環和血運重建的安全、無創、可重復的新方法,其對于優化治療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Ying-Ying Sun. et al. A novel NIR-II albumin-escaping probe for cerebral arteries and perfusion imaging in stroke mice model. Biomaterials. 202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2400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