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感染(尤其是由致病菌引起的傷口感染)因其相關并發癥和不良的治療效果等問題成為了一項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有鑒于此,上海交通大學倪大龍教授、林曉曦教授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蔡偉波教授通過將胍類衍生物和卟啉類聲敏劑進行配位,開發了抗菌納米顆粒PGTP。
本文要點:
(1)實驗合成的PGTP納米顆粒具有較強的正電荷,可通過電荷干擾有效地影響細菌的生物合成過程,其對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均有殺滅作用。研究發現,在超聲刺激下,PGTP納米粒子能夠通過產生活性氧破壞生物膜的完整性,以有效地清除病原體。
(2)此外,研究者也通過RNAseq分析揭示了PGTP納米粒子促進傷口愈合的機制。實驗結果表明,與超聲結合后,PGTP納米顆粒可通過干擾氨基酸的合成和轉錄破壞細菌的代謝。綜上所述,該研究開發了一種通過超聲驅動的電荷干擾療法來對抗傷口感染的新策略,并開發了一種先進的抗菌納米材料。
Jingwei Zhou. et al. Design of Ultrasound-Driven Charge Interference Therapy for Wound Infection. Nano Letters. 2024
DOI: 10.1021/acs.nanolett.4c00930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4c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