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斷層掃描已成為研究納米材料三維(3D)結構的常用工具,包括膠體納米顆粒組裝體。然而,電子顯微鏡通常在高真空條件下進行,需要對通過濕膠體化學方法獲得的組件進行樣品制備。這涉及溶劑在固體載體上的蒸發和沉積,這會不斷改變納米粒子的組織。鑒于此,來自安特衛普大學的Sara Bals和維戈大學的Luis M. Liz-Marzán等人開發了一種新的方法,將商業液體池中的快速數據采集與專用的對齊和重建工作流程相結合。
文章要點:
1) 該研究系統介紹了這種方法在準確表征兩個不同系統方面的優勢。包含封裝在聚合物殼中的聚苯乙烯封端的Au納米顆粒的組裝體的三維重建,與干燥的對應物相比,在液體介質中獲得的結構不會太過緊湊和扭曲;
2) 此外,在定量分析自組裝金納米棒在水中而非真空中的表面到表面距離時,可以觀察到類似的膨脹,這與體測量結果一致,這項研究著重突出了開發高分辨率表征工具的重要性,這些工具可以保護膠體納米結構的初始環境。
參考資料:
Han, Y., Xu, X., Hsieh, CY. et al. Retrosynthesis prediction with an iterative string editing model. Nat Commun 15, 6404 (2024).
10.1038/s41467-024-50617-1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0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