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順鉑為基礎的化療是晚期膀胱癌的一線治療方法,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但其對淋巴血管侵襲(LVI)患者的治療收益仍較為有限。LVI的特征是血管內存在腫瘤栓塞,其與順鉑耐藥性和轉移潛力的增強有關。血小板是LVI的關鍵成分,其會阻礙化療藥物向腫瘤的遞送并促進轉移。因此,對血小板進行功能抑制有望可以破壞LVI的形成和增強順鉑的抗腫瘤活性。有鑒于此,天津醫科大學胡海龍教授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聶廣軍研究員開發了一種靶向腫瘤微環境的納米藥物,即利用脂質包被的介孔二氧化硅納米顆粒(硅質體)將順鉑與抗血小板藥物替羅非班進行協同聯合,以用于膀胱癌治療。
本文要點:
(1)研究發現,該納米藥物可以同時預防LVI的形成和提高化療的療效,并且不會產生明顯的不良反應。
(2)綜上所述,該研究利用硅質體納米系統將化療和抗血小板治療進行整合,為膀胱癌治療提供了一個新的有效策略。
Zhouliang Wu. et al. Targeted Inhibition of Lymphovascular Invasion Formation with CREKA Peptide-Modified Silicasomes to Boost Chemotherapy in Bladder Cancer. Nano Letters. 2024
DOI: 10.1021/acs.nanolett.4c02485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4c02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