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有機異質結界面的分子構型是高效光電器件的關鍵。但是由于這些埋藏和有可能無序的異質界面的表征非常困難,因此人們對于大多數體系的界面結構仍然不清楚。
有鑒于此,劍橋大學Hugo Bronstein教授、倫敦帝國理工學院Jenny Nelson教授、Flurin Eisner教授等報道一種設計和控制模型界面的方法,實現了能夠將界面與體相隔離開來進行詳細的研究。
本文要點
(1)
這項研究合成了一種聚合物,其中的非富勒烯受體通過雙烷基配體與與供體結構聚合物骨架進行共價鍵合,在貫穿空間內時間受體和供體共面排列。
(2)
通過調控受體相對于聚合物骨架的富電子和貧電子部分的幾何形狀,能夠控制電荷分離的動力學以及響應的電荷轉移態能量,從而深入了解控制有機異質結電荷產生的因素。
參考文獻
Royakkers, J., Yang, H., Gillett, A.J. et al. Synthesis of model heterojunction interfaces reveals molecular-configuration-dependent photoinduced charge transfer. Nat. Chem. (2024)
DOI: 10.1038/s41557-024-01578-x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4-0157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