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膽汁酸制成的材料可受益于這些天然化合物的優異生物相容性和剛性骨架。為了解決形狀記憶聚合物 (SMP) 在生物醫學應用中的生物相容性問題,北京師范大學朱曉夏、賈永光、王考進等人通過一鍋聚合,使用膽汁酸作為硬段和低聚乙二醇作為軟段開發了一系列聚氨酯 (PU)。
這些聚合物可以輕松加工成類似皮膚的纖維、管、條等,具有可調節的機械性能,例如斷裂伸長率 (483%) 和高拉伸強度 (40.9 MPa)。它們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分布范圍很廣,使它們能夠表現出雙重、三重和四重形狀記憶效應 (SME)。由于分子間相互作用,這些 PU 在 1.5 小時內的拉伸強度下顯示出 96% 的最大自修復效率。
體外細胞毒性試驗、溶血評估和體內愈合效率均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這些生物衍生的聚氨酯提供了一種易于制造的形狀記憶聚合物的選擇,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可用于手術縫合線、人工肌肉和軟材料等應用。
參考文獻:
H. Liu, M. Zhang, H. Xiao, K. Wang, W. Huang, G. Wu, J. Yang, Y.-G. Jia, X. Zhu, Tunable Bio-Derived Skin-Like Shape Memory Fibers for Smart Suturing. Adv. Funct. Mater. 2024, 2412565.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1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