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粒子(NP)在暴露于生物體液時不可避免地與蛋白質相互作用,導致形成被稱為“蛋白質冠”的吸附層。全面了解生物體液中NP和蛋白質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對于預測治療效果和推進納米藥物的臨床翻譯至關重要。近日,中國海洋大學姜帥、馬克斯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Katharina Landfester綜述研究了納米材料周圍蛋白質冠的原位表征技術。
本文要點:
1) 科研工作者已經建立了許多方法來解碼蛋白質冠指紋。然而,這些方法主要依賴于通過離心從周圍介質中預先分離NP蛋白復合物,導致直接與生物系統相互作用并決定NP體內性質的外層蛋白質損失。
2) 作者討論了分離技術以及為全面揭示NP-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內在復雜性而量身定制的原位表征方法,并強調了原位蛋白質冠表征的挑戰及其對納米醫學開發和臨床翻譯的意義。
Fangqin Fu et.al In situ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of protein corona around nanomaterials Chem. Soc. Rev. 2024
DOI: 10.1039/D4CS00507D
https://doi.org/10.1039/D4CS0050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