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電解質的多孔結構及其無序的離子傳輸特性限制了鋰離子(Li+)的連續高效傳輸,這是進一步提高離子電導率的主要挑戰。
在此,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Yan-Bing He, Ke Yang通過將熱處理的聚丙烯腈纖維網絡與互連的金屬有機骨架涂層(h-PAN@MOF)耦合,構建了一種具有三維連續Li+傳輸網絡的致密復合固態電解質。
文章要點
1)MOF晶體表面與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C=O表現出強相互作用,有效削弱了Li+溶劑化結構中DMF的Li+-O結合強度。構建了高效的Li+傳輸通道和網絡,實現了1.03×10–3 S cm–1的高離子電導率。
2)MOF參與的Li+配位環境促使形成穩定的界面相。h-PAN@MOF網絡還有助于致密電解質具有高拉伸強度(20.84 MPa)。具有h-PAN@MOF網絡的Li||LiNi0.8Mn0.1Co0.1O2全電池在5C下實現了1000次的穩定循環。
這項工作為快速充電固態鋰金屬電池提供了一種調節固態電解質中Li+配位狀態及其空間分布的簡便策略。
參考文獻
Yiteng Ma, et al, Competitive Li-ion Coordination Constructing Three-Dimensional Transport Network for Ultra-High Ionic Conductivity of Composite Solid-State Electrolyte, Energy Environ. Sci., 2024
DOI: 10.1039/D4EE0313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