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細胞可以通過在細胞間接觸界面按需富集非特異性結合分子以實現特定的細胞間相互作用,這是一種目前無法人工合成的途徑。有鑒于此,廈門大學姜濤教授在細胞表面構建了響應性肽原纖維,其在遇到靶細胞時會拉長,而在與競爭細胞接觸時則會保持較短的長度,該過程是由靶細胞表面的鏈位移反應所指導實現的。
本文要點:
(1)通過展示與靶細胞和競爭細胞相結合的配體,接觸誘導的區域選擇性纖維伸長可通過在匹配的細胞之間積累非特異性配體以選擇性地促進宿主-靶細胞相互作用。
(2)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導自然殺傷細胞(即廣譜的效應淋巴細胞)消滅特定的癌細胞。與依賴于靶細胞特異性結合分子來實現所需的細胞相互作用的傳統方法相比,這種基于動態支架的方法能夠拓展細胞組合的調控范圍,增強了細胞行為的可調節性,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Pan Guo. et al. On-Demand Elongation of Peptide Nanofibrils at Cellular Interfaces to Modulate Cell?Cell Interactions. Nano Letters. 2024
DOI: 10.1021/acs.nanolett.4c02370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4c0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