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能夠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炎癥性疾病。巨噬細胞吞噬細胞的過程(胞葬作用再激活)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重要靶點。系統性阻斷關鍵的“不要吃我”分子(CD47)可觸發凋亡血管組織的吞噬,并有效地降低斑塊負擔。然而,該策略也會誘導紅細胞清除,進而導致貧血。有鑒于此,斯坦福大學醫學院Nicholas J. Leeper和密歇根州立大學Bryan Ronain Smith開發了一種負載促胞葬作用化學抑制劑、具有巨噬細胞特異性的納米療法。
本文要點:
(1)由于該療法在小鼠研究中是安全有效的,因此研究者致力于將其推廣應用于豬動脈粥樣硬化模型。實驗結果表明,研究者能夠不損害納米顆粒功能的情況下實現規模化生產。
(2)在疾病的早期階段,該納米療法可以有效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中的凋亡細胞的積累,顯著緩解炎癥。此外,該療法也不會誘發貧血,由此表明其具有作為巨噬細胞檢查點的靶向抑制劑的重要潛力。
Sharika Bamezai. et al. Pro-efferocytic nanotherapies reduce vascular inflammation without inducing anemia in a large animal model of atherosclerosi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