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5年生存率低與缺乏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密切相關。盡管膀胱鏡輔助的光醫學和外部輻射有望成為補充或取代手術的新方法,但它們仍具有侵入性,并且無法提供實時導航。有鑒于此,上海交通大學李萬萬研究員、楊國良教授、于緒江教授和蘇州大學劉莊教授設計了基于工程化X射線激活的納米換能器的非侵入性膀胱癌分級光動力治療策略,該換能器含有能夠在可見光和近紅外二區(NIR-II)產生發射的鑭系摻雜納米閃爍體以及共軛連接的光敏劑。
本文要點:
(1)在致癌物誘導的原發性膀胱腫瘤小鼠模型中,經膀胱內灌注、腫瘤歸巢肽標記的納米換能器能夠在X射線照射下實現腫瘤消退,抑制腫瘤復發,從而提高生存率和恢復免疫穩態,并產生NIR-II成像信號。
(2)基于可量化的近紅外成像信號-背景比,研究者進一步實現了定制劑量的按需分級光動力治療。綜上所述,該研究有望為解決目前膀胱癌的診斷、治療以及預后所面臨的挑戰性問題提供一個新的非侵入性策略。
Liangrui He. et al. Full-course NIR-II imaging-navigated fraction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bladder tumours with X-ray-activated nanotransduce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26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