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損傷(ALI)是一種嚴重的臨床并發癥。ALI的預警診斷和嚴重程度評估是實現有效治療和提高生存率的關鍵。然而,如何開發一種精準的ALI診斷策略仍是一項亟待解決的難題。有鑒于此,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陳世楨研究員和周欣研究員利用中性粒細胞的炎癥歸巢和生理屏障導航能力,設計了一種基于全氟化碳納米乳內化的納米工程化中性粒細胞(Neu@PFC)的簡便策略,以實現對ALI的靶向19F-MRI檢測。
本文要點:
(1)納米工程化重塑過程不會顯著影響中性粒細胞固有的激活和轉運功能。在LPS誘導的ALI小鼠模型中,研究者證明了Neu@PFC能夠向肺炎部位進行遷移。研究發現,直接氣管內(i.t)給藥有助于Neu@PFC在肺內大量沉積,從而能夠實現實時的19F-MRI可視化和預測進行性肺炎。
(2)此外,靜脈(i.v.)給藥的Neu@PFC也可以通過趨化因子引導的中性粒細胞遷移實現對ALI程度的定量評估。綜上所述,該研究不僅提供了一種新型的ALI診斷方法,也揭示了不同組織和炎癥條件下中性粒細胞的募集和激活的關鍵因素,這對于開發潛在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
Sha Li. et al. Nanoengineered Neutrophil as 19F-MRI Tracer for Alert Diagnosis and Severity A of Acute Lung Injury. Advanced Materials. 2024
DOI: 10.1002/adma.20240151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4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