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脊髓損傷(SCI)中嘗試了各種基于生物材料的策略,但開發安全有效的微創藥物治療策略仍然是一個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刺激響應納米藥物已成為一種有前景的非侵入性技術,可增強藥物輸送并促進SCI后的功能恢復。考慮到多種進行性病理事件和與SCI相關的血脊髓屏障(BSCB),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張雪松、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聶廣軍、中國科學院大學Jiaqi Xu等人開發了一種微環境自適應納米粒子(用狂犬病毒糖蛋白29-RVG29和透明質酸HA定制設計,RHNP),能夠持續穿過BSCB,并根據SCI的不同階段選擇性靶向炎性細胞和神經細胞。
結果表明,RHNP可以通過RVG29有效地穿過BSCB,并根據病理活性氧(ROS)信號,通過二硒鍵選擇性地暴露HA或RVG29,自適應地調節細胞內化。此外,在創傷性脊髓損傷小鼠模型中,姜黃素被加載到RHNP(RHNP-Cur)中,以改善后肢的運動功能和協調性。
本研究發現,RHNP-Cur對源自M1小膠質細胞/巨噬細胞和神經毒性星形膠質細胞的炎癥級聯反應具有抑制作用,并在神經再生過程中保護神經細胞免受炎癥誘導的凋亡。總的來說,這項工作提供了一種微環境自適應的納米藥物,可以有效地微創治療脊髓損傷。
參考文獻:
D. Qian, J. Xu, X. Zhang, F. Hu, S. Cao, Y. Dong, X. Liu, Y. Yao, H. Yu, Y. Lu, X. Ma, K. Cheng, X. Zhao, G. Nie, X. Zhang, Microenvironment Self-Adaptive Nanomedicine Promotes Spinal Cord Repair by Suppressing Inflammation Cascade and Neural Apoptosis. Adv. Mater. 2024, 2307624.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