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轉移過程(ETP,The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能夠直接從污染物中捕獲電子,因此避免催化劑的氧化還原循環。但是,ETP通常導致生成低聚物,而且可能將氧化劑還原。
有鑒于此,南昌航空大學鄒建平教授、張龍帥副教授等設計了結構為Fe-N3S1的電荷受限Fe單原子催化劑(Fe/SCN),通過限制氧化劑能夠得到的電子數量促進產生1O2,實現了通過ETP氧化劑進行污染物活化。
通過ETP和1O2之間結合,Fe/SCN活化高碘酸鹽PI(periodate)體系具有優異的污染物降解性能。實驗表征和DFT理論計算結果表明,強氧化能力的Fe/SCN-PI*配合物能夠激發ETP過程,同時電荷限制效應導致PI的單電子活化產生1O2。
在Fe/SCN+PI體系中,ETP實現了100 %的脫氯選擇性和1O2的開環避免了低聚物的產生,實現了大分子污染物轉化為小分子可生物降解產品。
(2)
Fe/SCN+PI體系展示了優異的抗干擾能力和應用前景。這項工作開發了使用ETP的電子激活氧化劑來產生活性物種,為電荷限制效應設計單原子催化劑提供新途徑。
參考文獻
Tang, Q., Wu, B., Huang, X. et al. Electron transfer mediated activation of periodate by contaminants to generate 1O2 by charge-confined single-atom catalyst. Nat Commun 15, 9549 (2024)
DOI: 10.1038/s41467-024-53941-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3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