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通信技術無處不在,電磁場 (EMF) 暴露的普遍存在可能帶來健康風險,特別是對孕婦等弱勢群體。
近日,東華大學Yaogang Li,安徽農業大學Wei Gong引入了一種摩擦電磁流體纖維 (TFF),它會響應 EMF 而移動,從而以自供電的方式產生電荷。
文章要點
1)TFF 靈活、可拉伸(470%),可編織成織物。TFF 利用軟接觸(磁流體硅橡膠纖維)摩擦電芯層來增強其對 EMF 的靈敏度,使其能夠檢測到甚至微小的電磁波動,例如來自手機打字的波動。
2)通過集成具有導電性和最小電磁干擾屏蔽的水凝膠電極,TFF 對磁場的靈敏度進一步增強。此外,與傳統電極相比,它的開路電壓輸出提高了 50%。基于這項技術,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用于環境預警和潛在實時脈搏監測的智能面料,專門針對弱勢群體的安全和醫療保健需求。
3)最后,研究人員通過將 TFF 集成到服裝中并探索其在無線傳輸警告信號和長距離 NFC 功能方面的能力,開發了一種傳感和通信服裝 (SCA)。
參考文獻
Naiyan Wu, et al, Weavable, Reconfigurable Triboelectric Ferrofluid Fiber for Early Warning, ACS Nano, 2024
DOI: 10.1021/acsnano.4c06225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4c0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