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動力治療(PDT)是一種微創、有效的局部治療模式,其療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光敏劑(PS)的性能和氧氣的可用性。盡管基于PS的金屬有機框架(MOFs)能夠解決PS的溶解性和聚集性等問題,但II型PDT固有的乏氧不耐受性仍是一項嚴峻的挑戰。有鑒于此,新加坡國立大學劉斌教授設計了一種電子轉移策略,即通過將百里醌(TQ)封裝到現有的II型MOFs中來制備耐乏氧的I型MOFs。
本文要點:
(1)TQ是一種有效的電子傳遞介質,可促進MOFs配體PS向氧氣的電子傳遞過程,從而能夠建立I型PDT途徑,并減弱原有的II型PDT途徑。研究者合成了四種具有代表性的卟啉基MOFs,以進行策略有效性的驗證。
(2)實驗結果表明,TQ@MOF-1納米顆粒(NPs)可在乏氧條件下表現出增強的抗癌活性。與母體MOF-1 NPs相比,TQ@MOF-1 NPs具有更好的體內抗腫瘤療效。綜上所述,該研究設計了一種可以有效調節PS基MOFs的ROS產生的通用策略,有望能夠改善PDT的乏氧耐受性和抗腫瘤性能。
Jiahao Zhuang. et al. Electron Transfer Mediator Modulates Type II Porphyrin-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Photosensitizers for Type I Photodynamic Therap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4
DOI: 10.1002/anie.20242064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2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