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流的進一步改進對于提高倒置(p-i-n)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的效率至關重要。盡管在正常結構(n-i-p)器件中使用紋理基板可以提高光電流,但由于在不平坦表面上沉積超薄自組裝單層(SAM)存在困難,因此將相同的方法應用于p-i-n架構仍極具挑戰性。為了克服這一局限性,新南威爾士大學郝曉靜、Li Zhen、He Mingrui提出了一種用于氧化鎳晶種層的銣基氨處理方法。
本文要點:
1) 該策略增強了紋理基板上空穴傳輸層的表面均勻性,促進了鈣鈦礦缺陷鈍化,并改善了SAM錨定,共同增強了空穴提取并抑制了非輻射復合。因此,優化的PSC實現了25.66%的功率轉換效率(PCE)和86.35%的填充系數,并表現出優異的長期穩定性,在遵循ISOS-L-2I策略1000小時后仍保持95%的初始PCE。
2) 此外,該方法的可擴展性通過1 cm2有源區器件得到了驗證,實現了23.90%的PCE。這些發現突顯了該策略在解決PSC界面關鍵挑戰和提高高性能鈣鈦礦光伏商業可行性方面的潛力。
Ziyue Feng et.al Doped-NiOx Seed Layer on Textured Substrates for Low-Loss Contacts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dv. Energy Mater. 2024
DOI: 10.1002/aenm.202405016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405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