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已被廣泛用于多種臨床藥物的口服給藥。然而,如何實時示蹤藥物的釋放行為和根據治療效果調整劑量仍是亟待攻克的難題。有鑒于此,北京化工大學宋繼彬教授和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穆婧研究員開發了負載兩種熒光納米顆粒(即對H2O2響應的Janus Ag/Ag2S納米顆粒(Ag/Ag2S JNPs)和下轉換納米顆粒(DCNPs))以及地塞米松(Dex)藥物的診療膠囊。
本文要點:
(1)Ag/Ag2S JNPs可在1250 nm處產生對H2O2高度敏感的熒光信號,而DCNPs在1550 nm處的熒光信號則能夠在生理條件下保持穩定。這兩種熒光信號的比值可形成比率熒光信號,其與H2O2的濃度相關(檢測限為1.7 μM)。研究發現,該膠囊可以精準進入腸道,并同時釋放JNPs和DCNPs。H2O2觸發的比率FL信號和圖像可以診斷炎癥,并指示其位置。
(2)與此同時,被包封的Dex可在疾病區域內被釋放。實驗結果表明,比率成像能夠實時示蹤治療效果,并為正在進行的治療提供指導。綜上所述,該研究構建的診療膠囊系統提供了一種能夠定量檢測疾病生物標志物和局部釋放治療藥物的新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劑量過量和減少副作用的產生。
Kang Zhu. et al. NIR-II Ratiometric Optical Theranostic Capsule for In Situ Diagnosis and Precise Therapy of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CS Nano. 2024
DOI: 10.1021/acsnano.4c12894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2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