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2D鈣鈦礦是形成均勻的共形層還是在表面上非均勻分布,界面缺陷都會被鈍化,從而提高器件的開路電壓(VOC)和穩定性。近日,帕維亞大學Giulia Grancini開發了一種創新策略來操縱2D/3D鈣鈦礦界面的組成,從而形成從表面延伸到塊體的梯度鹵化物分布。
本文要點:
1) 使用基于溴化物的2D鈣鈦礦會引發漸進的Br/I交換,不僅影響表面,還會影響下面的鈣鈦礦。因此,不但器件的VOC得到了改善,而且光生電流也得到了提高,使器件效率高達24.4%。
2) 這種混合鹵化物梯度有效鈍化了表面和體缺陷,使鈣鈦礦活性層更高效、更堅固。此外,在室外條件下進行36天(超過800小時)的測試時,性能損失為零。
Matteo Degani et.al Compositional Gradient of Mixed Halide 2D Perovskite Interface Boosts Outdoor Stability of Highly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dv. Energy Mater. 2024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40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