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界面微環境,其中表面活性劑作為吸附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其在界面反應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視。
有鑒于此,廈門大學田中群院士、劉國坤教授、河南師范大學張霞光博士、電子科技大學楊娜副教授、軍事醫學科學院謝劍煒研究員等報道發現,膠體金納米粒子(Au NPs)的兩種主要表面活性劑,檸檬酸鹽和抗壞血酸可以在環境條件下與痕量含氮的物種通過自發的催化反應生成肟,隨后肟分解為CN-或含有-CN基團的化合物。
本文要點:
(1)
這種催化反應在反應物(包括各種碳質和氮源)和金屬催化劑(Au、Ag、Fe、Cu、Ni、Pt、Pd NPs)中普遍存在。此外,去除該反應后,在無外加電位的環境條件下,通過表面增強拉曼光譜觀察到不同吸附構型的CO。
(2)
這項研究強調了表面活性劑在界面微環境中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性,而且為界面化學反應的基本理解提供重要的見解。
參考文獻
Si-Qi Pan, Ping Luo, Qiuting Huang, Jinjuan Xue, Xiang-Dong Tian, Bin Xu, Jianfeng Wu, Jia Chen, Jianwei Xie*, Na Yang*, Xia-Guang Zhang*, Zhong-Qun Tian*, and Guo-Kun Liu*, Spontaneous Catalytic Reaction of a Surfactant in the Interfacial Microenvironment of Colloidal Gold Nanoparticles, J. Am. Chem. Soc. 2025
DOI: 10.1021/jacs.4c16796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16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