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了解使用相同體積陽離子的低維(LD)鈣鈦礦形成和結晶,可以為LD鈣鈦礦及其與3D鈣鈦礦異質結構提供重要見解。近日,中國科學院高鵬研究了N-甲基-1-(萘-1-基)甲基銨(M-NMA+)的仲胺陽離子及其相應LD鈣鈦礦的形成動力學。
本文要點:
1) M-NMA+的分子間π-π堆積及其與產物結構中無機PbI6八面體的連接控制著LD鈣鈦礦的形成。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前體溶液中,作者可以獲得1D和2D產物。由于M-NMA+和DMF溶劑之間的強相互作用,與1D相相比,2D鈣鈦礦的形成完全取決于非均相成核。然而,用M-NMAI的異丙醇溶液對3D鈣鈦礦薄膜進行后處理,會在表面上形成熱穩定的1D相。
2) 由此產生的1D/3D異質結構有助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不但通過1D鈣鈦礦鈍化實現25.51%的效率,而且顯著提高了85°C下未封裝器件的熱穩定性。該研究深化了對LD鈣鈦礦形成動力學的理解,并為制備穩定高性能的PSC提供了一種有效策略。
Lusheng Liang et.al Formation Dynamics of Thermally Stable 1D/3D Perovskite Interfaces for High-Performance Photovoltaics Adv. Mater. 2024
DOI: 10.1002/adma.202413841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