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Si)作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LIB)的可行陽極具有巨大前景。然而,其較差的離子/電子電導率和循環過程中顯著的體積變化導致LIB性能迅速惡化。近日,廈門大學張橋保報道了一種新型多功能涂層,其特征是超細SiO2納米粒子(<7 nm)在Si納米粒子上嵌入碳(稱為Si@uSiO2-C)。
本文要點:
1) 這種獨特的uSiO2-C涂層提供了高效的電子和離子傳輸途徑,同時還提高了界面穩定性,減輕了循環過程中的體積變化,從而增強了材料的導電性和結構完整性,這得到了實驗和計算研究的證實。
2) 此外,uSiO2-C涂層中豐富的界面促進了Li+的傳輸,均勻分布的超細SiO2納米粒子賦予了高電化學反應性和機械穩定性。因此Si@uSiO2-C陽極在0.2 a g?1下實現了2093 mAh g?l的高可逆容量,初始庫侖效率高達88.3%,具有優異的倍率性能和耐用性。與商用LiFePO4陰極配對的全電池具有很高的循環性能,在4 C下500次循環中保持了80%的容量保持率。
Zhefei Sun et.al High-Performance Silicon Anodes Enabled by Multifunctional Ultrafine Silica Nanoparticle-Embedded Carbon Coating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Adv. Energy Mater. 2025
DOI: 10.1002/aenm.202500189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50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