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薄膜和電子傳輸層(ETL)之間埋入界面處的缺陷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的功率轉(zhuǎn)換效率(PCE)和穩(wěn)定性都有害。在此,中國科學院劉生忠、陜西師范大學馮江山將氯化苯肼(PC)設(shè)計為一種有效的鈍化劑,可以顯著降低埋入界面處的缺陷密度。
本文要點:
1) 研究發(fā)現(xiàn),PC和PbI2之間的強相互作用不僅鈍化了埋入界面處的缺陷,還延緩了鈣鈦礦薄膜的結(jié)晶過程,使高質(zhì)量的鈣鈦礦薄膜具有低缺陷,從而使小面積器件的PCE從24.37%提高到25.80%,大面積(1 cm2)器件的PCEs提高到24.12%。此外,柔性PSC(F-PSC)的PCE提高到24.54%。
2) PSCs也實現(xiàn)了優(yōu)異的穩(wěn)定性,在25°C和30%濕度下1008小時后保留了93.94%的初始PCE。該工作為鈣鈦礦薄膜的埋入改性、PSCs的大規(guī)模制備和F-PSCs的制備鋪平了道路
Yang Cao et.al Buried Interface Modification for High Performance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EES 2025
DOI: 10.1039/D4EE05466K
https://doi.org/10.1039/D4EE0546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