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微環境的變化會導致晚期結直腸癌(CRC)對目前已有的治療方案產生耐藥性。以基于結直腸癌特定微環境的化療為主的多模態治療策略為根除結直腸腫瘤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有鑒于此,浙江中醫藥大學李范珠教授和鄭紅月教授構建了可發生原位價態轉變的砷納米片,其可通過響應富含H2S的CRC微環境而發揮多模態治療平臺的功能。
本文要點:
(1)五價砷(AsV)、氨基乙酸(AOAA)和銅離子(Cu2+)可通過配位自組裝形成無載體聚乙二醇化納米片,其具有高負載量和良好的穩定性。研究發現,聚乙二醇化砷納米片(CAA-PEG NSs)中的AsV可迅速釋放并還原為三價砷(AsIII),進而能夠在局部腫瘤中發揮化療作用。
(2)此外,由AsV到AsIII的轉化所導致的H2S耗竭以及AOAA對H2S產生的抑制能夠徹底重塑免疫抑制微環境。在光聲成像的指導下,原位生成的超小Cu納米顆粒能夠產生光熱活性以對抗CRC。實驗結果表明,該研究設計的以化療為主的多模態治療策略可以顯著抑制結直腸癌的進展,并防止其復發。
Hongyue Zheng. et al. In situ valence-transited arsenic nanosheets for multi-modal therapy of colorectal cance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73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