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色氨酸羥化酶失活導致血清素減少是抑郁癥病理的關鍵因素。有鑒于此,福州大學楊黃浩教授和盧春華教授構建了具有優異的類色氨酸羥化酶活性的Fe3O4納米顆粒,并成功證明了其可通過恢復大腦中的血清素合成以實現抑郁癥治療。
本文要點:
(1)為了獲得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實現腦遞送,研究者利用殼聚糖(CS)對Fe3O4納米顆粒進行功能化(Fe3O4@CS),使其能夠從鼻子遞送到大腦。研究發現,Fe3O4@CS能夠在應激神經元中的高水平內源性抗壞血酸和過氧化氫的參與下催化色氨酸轉化為5-羥色氨酸,以補償大腦中失活的色氨酸羥化酶。
(2)在抑郁癥小鼠模型中,Fe3O4@CS治療可恢復5-羥色氨酸和血清素水平,增強神經元信號轉導能力,從而能夠改善抑郁樣行為。綜上所述,該研究設計的利用具有類色氨酸羥化酶活性的納米酶原位恢復血清素合成的策略能夠為治療抑郁癥提供一個準確、有效的新方法。
Xiao Fang. et al. In Situ Recovery of Serotonin Synthesis by a Tryptophan Hydroxylase-Like Nanozyme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5
DOI: 10.1021/jacs.4c10733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1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