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能夠產生熱量和活性氧以實現癌癥光學治療,陽離子光敏劑(PSs)還具有許多重要的優點。然而,如何制備具有增強的近紅外(NIR)吸收性能的陽離子PSs仍是一項嚴峻的挑戰。有鑒于此,華中科技大學羅亮教授、李忠安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合成了PS TPBBT,其包含一個強吸電子單元、苯并雙噻二唑和四個末端吡啶基團。
本文要點:
(1)TPBBT可自組裝形成最大吸收峰位于620 nm的混合H/J聚集體,而與帶負電荷的平面小分子相結合則能夠形成單獨的J聚集體。基于這一策略,研究者將TPBBT與具有抗癌活性的平面陰離子中藥大黃酸(rhein)進行共組裝,使TPBBT的最大吸收發生了近100 nm的紅移,并且將TPBBT在808 nm激光照射下的光熱轉換效率(PCE)從6.4%提高到60.4%。
(2)此外,與TPBBT共組裝也可通過光熱效應顯著提高大黃酸的細胞攝取。實驗結果表明,TPBBT與大黃酸的共組裝體(TPBBTein)可在小鼠模型中完全消除4T1腫瘤。綜上所述,該研究設計的簡單策略不僅可以通過分子共組裝調節陽離子PS的近紅外J聚集,還能夠實現光熱治療與化療的高效共生結合。
Zhenyan He. et al. Tuning the Near-Infrared J-Aggregate of a Multicationic Photosensitizer through Molecular Coassembly for Symbiotic Photothermal 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CS Nano. 2025
DOI: 10.1021/acsnano.4c17582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