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新型高效的有機太陽能電池陰極中間層(CIL)因其對器件性能的重要意義而成為熱門話題。近日,華僑大學黃劍華、陳丹青、龍巖學院陳松華揭示了一系列含有硼氮配位鍵(B←N)和骨架偶極子的不對稱分子,并將其應用于OSC的CIL。
本文要點:
1) 通過調整硼上的取代基,可以很好地操縱這些不對稱B←N嵌入分子的偶極矩、分子內電荷轉移(ICT)特性以及與活性層的相容性。通過將這些分子夾在活性層和銀(Ag)陰極之間,可以成功地激發界面偶極子,因為CIL和Ag的功函數很容易降低。
2) 與效率為11.32%的無CIL器件相比,B←N改性器件的效率顯著提高了17.06%,與氨基N-氧化物官能化苝二亞胺PDINO的基準CIL性能(17.04%)相當。這是關于具有可調節骨架偶極子的B←N嵌入分子作為OSC陰極改性劑的首要報告,為高效CIL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Junyang Jian et.al Asymmetric B←N Embedded Molecules: A New Pathway toward Efficient Cathode Interlayers for Organic Solar Cells Adv. Functional Mater. 2025
DOI: 10.1002/adfm.202500751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0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