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倫科夫光(CL)可作為實現光動力治療(PDT)的體內激發光源,以解決外部激光穿透深部不足的問題。該策略具有將臨床放射診療與光學診療進行無縫集成的巨大潛力。然而,CL介導的PDT的有效性仍會受到CL強度低以及CL供體與光敏劑(PSs)之間的能量傳遞不足等問題的限制。有鑒于此,廈門大學劉剛教授、陸治香教授和陸軍特色醫學中心李靖超研究員設計了一種能夠增強放射性核素激活的放射-光動力治療的新方法。
本文要點:
(1)研究者合理設計并制備了由鑭系納米粒子(LnNP)和具有聚集誘導發光(AIE)性能的PSs組成的納米復合體系(LnNP?TQ NPs)。研究發現,該系統中的LnNP能夠優化利用放射性核素的衰變能量,并進一步通過耦合三重態能量轉移(TET)的高效能量傳遞過程有效地敏化AIE PS(傳能效率接近100%)。
(2)體內外實驗結果顯示,在用于臨床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成像的放射性核素18F的激發下,LnNP?TQ NPs可通過有效的單線態氧(1O2)生成顯著抑制腫瘤生長。綜上所述,該研究設計的策略能夠優化利用放射性核素能量和實現有效的能量轉移,有望為提高放射-光學聯合療法的抗腫瘤療效開辟一條新的途徑。
Yibo An. et al. A Lanthanide Nanoparticle-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Photosensitizer Complex System Drives Coupled Triplet Energy Transfer for Enhanced Radio-Photodynamic Therap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5
DOI: 10.1021/jacs.4c18033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18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