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電子應用中,金屬鹵化物鈣鈦礦(MHP)因其高度可調和競爭激烈的光學性能而成為熱門的材料。膠體合成能夠控制形成各種形態的MHP納米晶體,所有這些納米晶體都具有不同的載體性質,因此具有不同的光學和載流子輸運行為。近日,羅斯托克大學Christian Klinke通過熱注射方案合成了三種不同形態的甲基銨-三溴化鉛鈣鈦礦(MAPbBr3):納米層(NPL)、納米片(NS)和納米條紋(NST)。
本文要點:
1) 作者采用熒光成像顯微鏡(FLIM)對載流子遷移進行時間和空間分辨測量,以量化光激發下電荷載流子的遷移過程??紤]到混合n型膠體MHPs中的捕獲過程,作者在二維擴散模型框架中揭示了相關機理。
2) 作者發現亞擴散模式在納米晶體中占主導地位,其中塊狀NST的載流子擴散率最高,其次是層狀NSs和NPL薄膜。這些發現提供了對鈣鈦礦中與光伏和發光器件相關光電過程的重要理解。
Ronja Maria Piehler et.al Chasing Charge Carriers: Diffusion Dynamics in Mixed-n Quasi-2D Colloidal MAPbBr3 Perovskites Adv. Functional Mater. 2025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00097